查看原文
其他

奚爱国:新时代推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奚爱国 人民教育 2019-04-23

民小编说


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学校、在校长、在一线教师。


如何让区域教育“高质量”从字面落到地面,让说法变成做法,让承诺化为效果?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教育局局长奚爱国分享“泰州经验”。



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就是要瞄准政府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党的教育方针引领下,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人的全面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更加充分的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优质教育服务,并逐步形成社会支持教育、教育反哺社会的和谐教育生态,逐步实现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个体之间共享教育美好的梦想。


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学校、在校长、在一线教师。

 

01

要有方向地干,树立无须提醒的学习自觉


学习是教育者的永恒追求,所谓“自觉”就体现在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学习、处处能够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工作生活的方式、习惯。


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涉及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兴党为民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既有指导工作的方法论,也有开启人心的生活学,可以说既科学又系统,既深邃又接地气。要自觉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最大的政治学习,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让教育理念、教育行为在政治上、思想上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育人载体的作用,把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纳入学科课程,在广大师生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始终坚定育人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就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必须坚定的育人方向。


始终坚定成事方向。解放思想是先导。40年改革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新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这是新时代的号令,也是新时代的使命。“思之深,则行之远”。解放思想从来就不是解决一时一地问题的权宜之计,而是推动工作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办出更高质量教育,就一定要破除与新时代要求不相符合、与高质量发展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发展的高质量。


02

要有定力地干,修炼不受条件限制的心安情怀



苏东坡词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里的“安”,不是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而是安之若素、恪尽职守。“心安”是人最重要的德行,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心安源于不忘初心。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难免受到一些非议和责难。只要牢记初心,清楚我们的事业为什么而出发,就不会摇摇摆摆。要回答好两个关键问题:


一是“教育初心是什么?”我以为,教育管理者的初心就是服务,服务学校,服务校长,为学校品质提升尽心尽力;校长的初心就是助力,助力教师,助力学生,为师生的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


二是“个人初心与组织初心是什么关系?”是各行其道还是高度融合?青海省原副省长尕(gǎ)布龙作出自己的选择,他将自家房子改成“牧民店”,免费为来西宁治病的牧民提供服务,最多一天来了七八十位牧民;他奋斗18年,使山秃水枯的西宁南北两山旧貌换新颜;他身居高位不谋私利,对自己、对家人、对身边人都从严要求……去世多年,青海人民还一直缅怀他。


心安才能专注工作。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让人印象深刻,许三多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做好手上的事,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力求做好应该做的事,许三多便由“熊样”活出了“人样”,又从“人样”活出了“英雄样”。《大学》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心安才能思虑周详。


心安需要时间保障。对学校发展、教师成长一定要有更多的耐心,给予更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主要目的就是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让能干实干者有平台、受重用,让敢闯敢试者有底气、受包容。广大一线教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基石,五更起、三更回,风里来、雨里去,任务重、工作苦。要如陈宝生部长所讲,广大教师是在不确定性上工作的人,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03

要有劲头地干,保持以现实为基础的拼搏行为


邓小平同志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让“高质量”从字面落到地面,让说法变成做法,让承诺化为效果。


基于区域教育实际。在发展高质量教育的进程中,口惠而实不至千万要不得。要真正弄清教育存在的短板,坚持问题导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剖析解决。比如,发展速度与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不相匹配问题。“有学上”之后,在家门口“上好学”成为全社会普遍期待;基础教育优势明显之后,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


又比如,社会大环境提供给教育的支撑力不足问题。虽然各级政府对教育给予不少支持和关心,但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还没有真正做到教育事业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视,还没有真正把更多精力、财力用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上,不少影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不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第一线去切身感受,就不能看到真问题。


基于区域教育确定目标。“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凡事兴于实,败于虚。确定了目标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口头上,一定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科学谋划、系统设计、对标找差、有序推进,在找差中探寻存在的症结,在对标中找到破解的路径,认认真真“把脉”,仔仔细细“开方”。


基于教育改革发展设立重点项目。项目实施、重点突破是泰州教育近年来取得重大影响的有力武器和根本法宝。这些项目不仅管当前,更是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代表了泰州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但不少创新项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仍然缺乏深层次理性思考,缺少系统推进举措,基本处于原地打转状态,向下的深化不够、向外的延展不够。比如,素质教育“5+2”工程下一步要往哪个方向走?“行政班+走班”推进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突出问题?“泰微课”工程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难题怎么破解?优秀教师上升通道怎么构建起完善的体系?这些都是影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症结,亟须有实质性改观。 



04

要有协作意识地干,争取尽可能最大化的团队支持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话就是强调了合作共赢的道理。可以说,借力他人、寻求合作,不仅是积极向上的心态,更是解决难题的智慧。


内争协作。凝聚共同力量,强化工作合力,一方面要分清责任,明确分工,谁的问题谁负责;另一方面要相互补台,填上分工中的“模糊地带”,不能只在自己的领域内打转转。发展高质量教育越往后硬骨头越多,越落细落实碰到的瓶颈和困难就越多,要解决这些骨头和瓶颈,需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起努力。


外争支持。“智者求同,愚者求异”。处于不同位置和角色,不可能在所有问题上都强求一致,眼中只有分歧、心中放大不同、行为放大对立,不利于凝聚共识、寻求最大公约数,甚至会造成无谓的误解和矛盾。注重家校合作、开放办学,把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建设作为重点任务,开好家校共同发展论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成才观。只要事业发展了,群众满意了,就一定能赢得理解、赢得尊重。


上争援助。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确保教育政策有效实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是关键。特别是在布局规划、经费投入、编制管理等涉及教育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有“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的精神,推动政府以更大决心、更多财力、更多精力支持教育事业。

 

05

要有规矩地干,坚持行稳致远的守正原则


所谓“守正”,就是要守住做人的是非观念,守住教师的道德底线,守住教育的基本规律,做到不越界、不逾规。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人要走好“三条道”,一是走正道,二是走稳道,三是走远道。能否走上“远道”,往往取决于能够自我控制的前两条道。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丝毫不能有歇一歇、松一松、缓一缓的念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教育系统无论是改作风还是反腐败,大问题要抓,小问题也要抓。要着力控制隐形变异的作风问题,让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全面加强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就是教育行风,群众对教育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广大一线教师。学校是教育行风建设的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一方面,“打铁还须自身硬”,校长要率先垂范,要带头树正气,凡事出以公心,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另一方面,校长对师德师风建设要真抓真管。抓师德就是抓教育,抓教育必先抓师德,要让师德好的教师有荣誉感,让师德差的教师有危机感,对触犯师德底线的行为,要敢于制止、纠正和查处。


牢牢把握基本规律,管理有管理的规律,教学有教学的规律。应该学会运用行政监管手段加大督查力度,比如学校标准化建设达标问题、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问题、对政府的督政问题、有偿家教问题,该考核的考核,该公开的公开,该处罚的处罚。有时候优柔寡断、再三权衡往往贻误时机,工作也很难推动。在教学中要坚守教育规律,要正确处理科学减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坚定不移反对任意调高教学目标、无限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也要防止矫枉过正、胡乱作为的不良倾向,切实做到让学生既不要“担”不必要的“负”,又要“吃”应该吃的“苦”。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杂志2018年第19期

责任编辑 | 任国平

作者 | 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泰州市教育局局长奚爱国

微信编辑 | 陈刚

推荐阅读


无论多忙,校长们都应该腾出时间来做这件事!

如何把握好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平衡?| 每周一问

学校管理如何创新?校长首先要学会给教师和学生赋能!

学校发展和文化建设到底拼什么?这座“三无图书馆”给你答案!

学校是你应该尊敬的地方,老师是你应该尊敬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